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问答大全 > 高一地理应该如何复习?

高一地理应该如何复习?

被浏览: 0次 2023年07月08日 07:37
热门回答(3个)
游客1

1)重视基础知识,学会整理归纳,形成知识结构�
重视基础知识。“3+X”考试非常强调能力,但能力总是从基础知识切入,运用基础知识 进行分析、比较、综合、解决实际问题。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,就难以提 高能力。�
重视知识结构。我们在熟记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,还应对它们进行归纳、概括、整理,形成 良好的知识结构。因为良好的知识结构,不仅有利于自己整体把握和牢固掌握知识,同时还 能镶嵌新知识,丰富原有认知结构,提高知识的使用价值。更为重要的是体系化的知识才有 可能达到融会贯通、灵活运用。�
(2)重视运用地理图表,注意图文转换方法,提高读图分析能力�
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,是地理现象的“信息库”,是各地理要素综合和具体体现 的“综合体”,它可代替大量语言文字,既有形扮如象直观性,又有抽象概括性,既是我们学习 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内容。因此,首先应有识、绘、填、读图的习惯,把所学的 知识落实到地图上,做到心中厅昌启有图。其次,应重视图文转换。对于同一内容,可通过变换、 增加图形或改变提问角度以及增加图文互换的练习训练等方式,来培养提高自己的读图分析 能力。在复习地理知识时,动手绘画简图,以图为线把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,使之条理化系 统化,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,又克服了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。�
(3)加强横向联系,注意学科渗透、提高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�

加强横向联系。在复习中要重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。对于有些知识点要进行相应的拓展和迁 移,学会举一反三,把相似、相近的知识联系起来,如在复习等高线时,就要联系等压线、 等温线、等降水量线、等震线、迅磨等压面等知识。�
注意学科渗透。鉴于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和考试要求,在平时学习中,完全有必要与其他 各学科进行全面和广泛的联系,进行学科间的渗透。尤其是涉及一些国家和地区领土、领海 的争端,民族、宗教的冲突,以及当今的热点问题,都应联系当时、当地的政治、历史背景 。�
(4)注重联系实际,注意区域地理的复习�
注重联系实际。复习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,学以致用,应多联系生活、生产实际,联系乡 土、国内外实际,把知识学活,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�
注意区域地理的复习。尽管地理学科的测试可能以高中地理为主,适当渗透初中地理,但由 于高考命题中注重综合性、应用性的考查,而区域地理在这个方面有着独持的地位。在复习 某个区域时要全面考虑它的地形、气候、水文、经济、历史、政治等知识,绝不能单纯地复 习地理知识,而是要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,进行分析、比较、综合,达到解决区域实际 问题的目的。�
(5)关注新闻地理,注视时事焦点�
新闻时事焦点历来是高考的热点,因此在平时要关注全球时事热点,注意积累新闻地理、时 事焦点的有关资料。同时应注意发生事件的历史背景、政治原因以及发生地的地理史实,并 加以必要的分析和评述,达到有备无患。

游客2

复习方法及复习重点:
  1.抓“概念”重“消化”
  复习时,要十分重视概念,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、消化、吸收,不留夹生饭。只有概念清楚了,判断、推理问题时才能正确无误。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,一一对比其差异。诸如:天体、天球;日冕、日珥;近日点、远日点;角速度、线速度;时区、区时;短波辐射、长波辐射;气旋、气团;天气、气候;寒潮、寒流;矿产、矿床;岩信饥溶、熔岩;生态系统、生态平衡;地质作用、地质构造;国土、领土等等。当然,概念教学不是孤立的,要在分析问题中进行。老师重视概念教学,学生对概念就特别留心,“扣”得很严。经过长期训练后,学生分析、回答问题时就严密多了。
  2.抓“原理”重“理解”
  从基础知识抓起,扎扎实实,一步一个脚印地过“地理原理”关。如: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;四季、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;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;气温与气压的关系;海拔与气温、气压的关系;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;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;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;生态平衡的条件:光、热、水、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;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;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。掌握了这些原理、法则,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。
  3.抓“综合”重“联系”
 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、统一性,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、相互制约的关系。例如: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?这不仅仅是纬度位置决定的,与大气环流(气压带、风向)、地形结构、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。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?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。在多角度、多层次、全方位、综合性分析问题上,要作如下努力:
  (1)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,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。如,上海为什么能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?这要从地理位置、交通条件、所处地形区、农业基础、原料来源、历史因素、技术力量等方面综合评估。
  (2)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,各要素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,往往是一个环节出问题,就会引起连锁反应,破坏生态环境。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证实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特点。如:森林、草原遭到破坏,就会引起水蚀、风蚀,加剧水土流失,导致气候恶化。这些变化又会影响植被的恢复。这一恶性循环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,也足以证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、综合性的特点。
  掌握了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后,就可避免观察事物时的单一性、片面性、简单化,从而认识地理事象的复杂性、整体性、内在联系性。
  4.抓“共性”重“个性”
  地理事物既有共性,更具个性。每一区、一地都有自己的鲜链坦念明特色,就是同一区域内部也不会一模一样。
  如:为什么欧洲有温带海洋性气候,亚洲却没有?为什么亚洲季风盛行而欧洲却没有形成?这一问题要从海陆位置、气压差异和所处的气压带、风带上去思考,也只有从这里入手分析才能切中事物的要害。像这类“个性”问题还有很多,如:为什么地处北极圈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?为什么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乞拉朋齐成为“世界雨极”?为什么纬度较高的吐鲁番盆地成为全国夏季温度最高的地方?
  5.抓“归纳”求“规律”
 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,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,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。如通过观察,分析太平洋、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,根据分布和成因,可归纳出:(1)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;(2)除印度洋北部外,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、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运动,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;(3)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棚困暖流,东部都是寒流。上述结论,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流的分析后,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。
  6.抓“一般”推“特殊”
  这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。摸透了地理事象变化、发展的一般规律后,就可推知个别的、特殊性地理事物的特征。如,从气压带、风带和世界气候图上,可找出这样一条规律:凡是南北纬40°—60°的大陆西岸,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。由此可知,英国、法国西部、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北纬40—60°的大陆西岸,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。智利西部南纬40°—60°的地带,同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。
  7.抓住“对比”找“异同”
  用比较法学习地理是一种常见而且有明显效果的方法。比较的范围可大可小,比较的内容可多可少。即可综合比较,也可单项比较;既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,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;既可进行纵向比较,又可进行横向比较;既可对同类事象比较,又可对相关而不同的事象比较。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。
  8.抓“运算”促“智能”
  地理计算在“双基”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。从各种考卷中,发现仍有不少学生计算不过关,因粗心大意或基础太差,失误很多,影响成绩。
  为了培养、提高学生的地理运算能力,要作以下分类练习:
  (1)比例尺与图距、实距换算。
  (2)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。
  (3)绝对高度、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。
  (4)垂直气温的计算。
  (5)太阳高度角的计算。
  (6)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。
  (7)昼夜长短的计算。
  (8)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。
  (9)各种百分比的计算,等等。
  通过反复练习,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技巧。从计算的结果中,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。
  9.抓“读图”明“空间”
  地图具有形象、直观的作用,可以培养观察力、想象力,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,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现事物的空间分布、空间联系、空间组合。
  为培养查阅、填画地图习惯,要求:
  (1)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,学会分析、应用。
  (2)充分利用填图册,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。
  (3)无论是平面图、立体图,还是示意图、景观图,要求学生会勾画轮廓,以加深印象和记忆。
  (4)对于老师来说,讲课时要做到边讲边画。

游客3

高一地理不光在于看地图,而且在茄核于理解。第一章镇物的内容完全是理解得来的,后面的也要背的。地理的知识点很碎,所以得花点功夫。还有就是不能只背书,不做练习颤旅掘。到网上找点练习做,是一套一套的做,不能只做选择题或者读图题,那样是没有用的。